全株无毛。假鳞茎密集着生,卵状长圆体形或椭圆体形,长2-5cm,粗1-2. 5cm,被2-3枚膜质鞘或鞘撕裂或脱落,顶端具2-3枚叶。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,长15-45cm,宽1. 5-7. 2cm,干时两面出现灰白色的小疣点,基部收窄成长2-5cm的柄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。总状花序从假鳞茎近顶端的叶外侧发出,长6-22cm,具8-20朵花,有时可多达60余朵花,基部为1枚膜质鞘所包;花苞片极小,三角形,长1-1. 5mm;花梗连子房长6-8mm;花白色或略带黄色;萼片和花瓣上均具白色线状突起物,干时不明显;中萼片卵状三角形,长1-1. 5cm,宽2-4mm,先端渐尖,侧萼片镰状三角形,长1-1. 2cm,宽5-7mm,先端圆钝并具小尖头,基部与合蕊柱足贴生形成萼囊,萼囊钝;花瓣条状披针形,略镰状,长1-1. 4cm,宽1. 2-2. 5mm;唇瓣卵形,长1-1. 1cm,宽6mm,3裂,侧裂片近直立,半圆形,先端圆,密布紫色斑点,中裂片卵状三角形,长3-5mm,宽2-4mm,先端钝,中上部为紫色,上面具多条密集的鸡冠状或流苏状褶片,唇盘上面具3条波状褶片,褶片延伸至中裂片基部,具紫色斑点;合蕊柱长3-3. 5mm,半圆柱形,合蕊柱足长5-7mm;药帽长1-1. 3mm,浅黄色,干时为褐色;花粉团黄色,倒卵形,扁平,长0. 4-0. 5mm。蒴果倒卵状圆柱状,长约1. 5cm,粗约5-6mm;果梗长约3mm。花期:花期:8-9月;果期:10-12月。。
产地:东涌 (邢福武11031,IBSC) 、七娘山、盐田 (深圳考察队2076) 、梧桐山。生于林中树上或林下岩石上,海拔100-200m。
分布:福建 (南部) 、台湾、广东 (西部和南部) 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 (南部) 、贵州 (西南部) 和云南 (东南部) 。日本和越南。